历史
播州织物 历史
-
染色后 在河边
-
1700年代棉的种植
-
江户时期的纺织联盟
-
明治末期
-
大正时期的染色
-
昭和初期
江户时代中期
播州地区开始棉花的种植。1750年前后开始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展棉线染色。
1792年
飞田安兵卫从京都带回的纺织机制造技术使纺织物的生产趋于繁盛。
江户时代末期
进入手工业工厂生产的阶段,形成了产地。明治初期有记录表明棉布制造从业者达到了60~70家之多。
1877年
合成化学染料的进口使得色彩更加多样化。1900年导入了由石油发动机为动力的纺织机,近代化开始。
1906年
“播州织物”的名号首次在纺织物品评会上出现。
1913年
借着播州铁路的开通和大战,“播州织物”的名号在全国传开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出口。关东大地震后贸易中心从横滨转至神户,作为出口产地进一步打响了名号。
1920年
设置了兵库县立工业试验场西胁分场,染色加工技术进一步革新。
1937年纺织机台数达到16368台,构成了黄金时代。
1971年,1985年
经历了2轮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下滑后,重心逐渐转向内需。1987年迎来38776.9万平方米的产量巅峰后,1990年受廉价进口产品的影响产量大幅下降。
西胁乡土资料馆(1984年),播州织物未来馆(1999年),播州织物工房馆(2004年)开始信息的发布。
2000年代
采取高速自动纺织机和导入电脑设计,开始了适应更短周期需求的体制改革。
2008年
创立地域品牌“播州织物”,开始了产地品质保证体系的确立和强化。
2016年
通过“播州织物故乡与名产品应援宣言”等活性化措施与政府合作。促进设计者的定居和企业活性化。